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模式   智能机器人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市要闻

向蔚蓝深处进发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时间:2025-05-26     来源:山东省政府网

初夏,山东海滨人来人往,碧海与蓝天相映成趣,浪花轻拍金色沙滩,交织成一道人海和谐的景色。

海,发展之要,潜力无限。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牢记嘱托,山东努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放眼近16万平方公里的齐鲁海域,一座座现代化港口吞吐不息,一个个海洋牧场破浪而生,一条条海洋产业链条加速延伸……海洋经济发展长图徐徐展开。

挺进深蓝,海洋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拔节成长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近日在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正式迈入技术迭代和规模扩张的2.0时代。

“‘国信1号2-1’将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青岛国信集团副总经理董韶光介绍,“国信1号2-1”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该船型的投用将为船队规模化扩张提供技术范本,助推我国千亿级深远海产业集群建设进程。

搭乘高端化、数字化“国之重器”,“耕海牧渔”不再局限于近海,而是向着蔚蓝深处、更深处挺进,这是山东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注脚。山东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向新求变,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拉动全省海洋经济增长。去年,山东11个海洋传统产业共实现增加值7510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249.3亿元,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5%。

海洋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步伐的同时,一批海洋新兴产业拔节成长。

在东营市垦利区离岸8公里海域,多艘施工船只繁忙作业,一排排安装好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向着远海延展。这是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HG14国华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7.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50.3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34.47万吨。

“连方成片的光伏板也为贝类等海洋生物撑起荫凉,能帮助它们更好地繁衍生息。”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悦海光伏电站副场长孙松松说,项目构建了“海上光伏+海洋牧场”生态发展新模式,上可发电、下可养殖,提高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预计渔业养殖年收益超过2700万元。

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全省海洋经济呈现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关口,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6.1%,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

开放创新,打造世界级海洋港